項目前期工作是指一個建設項目的策劃、論證、辦理開工前合規手續的階段性工作,是建設項目從策劃階段到開工建設之前所進行的全部工作,它是整個項目建設程序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前期工作是項目決策的關鍵階段,其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協調工作較多,直接影響項目的決策水平、項目功能的定位及目標的實現。
一個項目是否能夠成功立項,與前期工作有著直接的關系。作為投資方或建設方,需要重視項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項目的前期工作管理,從而為項目的順利有效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項目前期工作流程
1、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企業投資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的專業咨詢公司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
可行性研究報告從政策法規、市場供求、產品方案、生產規模、建設方案、財務效益、經濟效益等方面及社會各種環境因素進行全面調查、研究、分析,篩選確定項目各種有利與不利因素、項目各方面是否可行、財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程度,為決策者及相關單位提供決策分析的基礎性研究成果資料。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建設單位決策的主要依據,由建設單位決定是否進行該項目建設。
石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可參照《中石化 中國石化咨(2005)154號石油化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定》或《中石化聯產發(2012)115號化工投資項目可研報告編制辦法》。
2、編制項目申請報告
如果企業認為項目經過可行性研究后具有可行性,且決定進行項目建設,如果該項目屬于政府核準項目,則需自行或委托有資質的專業咨詢公司編制《項目申請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的編制可參照執行國家發改委于2007年發布的《項目申請報告通用文本》。
3、項目核準及備案
判斷項目是否為政府核準項目,主要依據為國家發改委令(2014)第11號《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及國務院 國發(2014)53號《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文件規定“企業投資建設本目錄內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須按照規定報送有關項目核準機關核準,企業投資建設本目錄外的項目,實行備案管理。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投資建設的項目,按照本目錄執行。”
(1)核準項目
按國家發改委令(2014)第11號《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建設單位辦理用地預審意見,向發展改革部門上報項目申請報告,發展改革部門審批后,建設單位獲得項目核準文件。
用地預審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執行。
(2)備案項目
根據國家發改委 發改投資(2004)2656號《關于實行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制指導意見的通知》規定“凡是不實行核準制的企業投資項目,均應按要求向地方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備案”。
屬于備案的項目,建設單位采用發展改革部門的備案登記表,直接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填寫, 報發展改革部門備案,獲得備案通知書。
4、建設用地審批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
在《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文件辦理完成后,建設單位應先后順序完成辦理礦產資源壓覆情況證明、用地申請、 擬定供地方案、地籍調查、簽訂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辦理建設用地批準書、辦理建設用地(含臨時用地)規劃許可證、辦理土地權利證書、辦理建設工程(含臨時建設)規劃類許可證。
5、其他報建審批事項
項目核準、備案完成后,建設單位應抓緊按國家規定完成各項報建報批事項并取得批復文件,包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節能評估報告、洪水影響評價報告、取水許可等。詳見《工程項目前期主要行政審批事項匯總表》。
項目前期工作重要節點
前期工作可分為編制項目建議書、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招投標等工作。項目建議書一旦批準通過后,需馬上開展項目選址工作,只有在選好址后才能開展其他各項前期工作。
1.協調工作
前期工作是建設項目各階段難度最大的一項工作,開展項目前期工作,外部協調是關鍵,前期工作質量的好壞,進度的快慢,效率高低,直接影響到項目的成敗。前期工作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和外部復雜性,涉及國土、岸線、規劃、環保、漁業、安全、通航、地災、水保、行洪、礦產壓覆等十多個行政管理部門,需要精心謀劃,把握好前期工作的規律,控制好節奏,制定好計劃。如編制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之前必須有建設用地使用意向書,在取得項目選址意見書后,進行地質勘探、供水、供電意向書、落實環評、地質災害等手續,并相應開展水域、岸線、通航安全、環評等手續。
上下聯動,加強溝通,縱向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上報程序主要是首先向航道局上報,航道局審查后向長航局申報,長航局再組織兩級聯審,通過兩級聯審后上報交通運輸部。橫向利用社會人脈關系,加強與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尋求國土、規劃、環保、水利等部門的支持,破解項目外協條件落實難的問題。
2.招投標及各項備案工作
項目需求批準后就可委托具有良好信譽、資質的設計單位開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工程可研報告批復后,開展設計招標工作,進行工程的初步設計、施工圖的設計工作。當施工圖批復后,開展施工、監理招投標工作。這里還需依據當地政府部門有關規定,做好公示、備案工作。
3.做好前期資料的收集管理工作
前期工作所有圍繞項目進行的申請、來往文件及取得的各項審批手續、許可證書等需收集保管好,原始文件不得丟失。做好分類管理和存檔,以方便用時迅速查找。
項目前期手續:
1、項目核準所需支持性文件
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意見、項目申請報告評估意見、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土地初審文件、土地預審文件、環境評價批復文件、取水許可、水土保持批復文件、項目貸款文件、系統接入文件。
2、支持性文件辦理單位
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開展前期工作通知由省發改委發放,土地初審文件由項目所屬當地國土部門發放,預審文件由省國土廳發放,環境評價批復文件由省環保廳發放,取水許可、水土保持批復文件由省水利廳發放,項目貸款文件由項目所申請貸款的銀行發放,系統接入文件到當地電網公司辦理。
3、辦理土地預審
土地初審文件、土地現狀圖、土地規劃圖、土地預審申請表、土地預審請示文件、土地影響規劃報告。
4、項目選址需要注意事項
應注意項目所在地占有土地的性質,是否涉及基本農田,是否涉及保護區,是否與當地土地規劃部門所規劃的建設項目用地沖突。應注意項目所在地附近是否有可靠電網接入點。
5、申報項目建設用地
申報項目建設用地需要申報:項目所在地壓覆礦產評估報告、地質災害評價書、項目所在地勘測定截圖、土地復墾報告書(如礦山開發項目)。
6、高效開展項目前期工作
可同時進行多項批復文件的基礎編制工作,如:同時委托多家單位做項目水土保持報告書、環境評價報告書、土地影響規劃報告書、水資源論證、接入系統可行性報告等。在選擇報告編制單位時應按照相關批文單位制定單位委托。需要提醒的是,各類報告書內容要相互銜接,不能出現兩張皮現象。
工程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流程
基本流程

建設項目投資決策(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流程

建設項目設計階段工作流程

建設項目準備階段工作流程
